討論議題:
聚合物分子(polymer molecules)的一般結構和化學特性為何?
常見的聚合物材料有哪些?他們在化學上有何差異?
聚合物的結晶態和金屬、陶瓷有何差別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聚合物(Polymer):
Poly是很多的意思,mer是重複單元的意思,所以合起來就是很多重複單元的組合,叫做聚合物。
古老聚合物:
最初使用自然的聚合物。
例如木材、棉花(Cotton)、皮革(Leather)、橡膠(Rubber)、羊毛(Wool)、絲綢、瀝青(pitch)。
聚合物合成(Composition):
大多數的聚合物是碳氫化合物(hydrocarbons),意即由碳和氫組成。
飽和(Saturated)碳氫化合物,例如烷類,每個碳和周邊鍵結皆為單鍵。
非飽和碳氫化合物,碳碳之間有雙鍵或是三鍵,相對來說不穩定,可能形成新鍵結,這些為烯類或是炔類。
異構物(Isomerism):
兩個相同化學式的化合物,可能擁有不同的結構,例如辛烷和2,4-己烷的化學式都是C8H18。
聚合(Polymerization)和聚合物化學(Polymer Chemistry):
要發生聚合,需要有自由基(Free radical)以及單體(monomer)。
兩者結合成聚合物的初始狀態,接著和其他單體結合形成聚合物。(如下圖)

聚合反應中還需要引發劑(啟動器,Initiator),形成活性位,引發後續聚合反應。
分子量(molecular weight):
Molecular weight,M,定義為1mole鏈結的質量。
因為聚合物中的鏈結並非都一樣長度,所以聚合物的分子量會是一個分布值,而非定值。
通常使用平均分子量來描述,即總質量除以總分子鏈結數目,也可以用下式來計算。
Mi為size range為i的平均分子量,xi為size range為i的鍵結的數量分率,將各種size的結果總合起來。

另外若是使用質量分率而非數量分率,算出來結果會是質量平均的平均分子量,兩者差距如下圖顯示。
數量平均分子量落在數量的平均,質量平均則會將函數面積對切。

聚合度(Degree of Polymerization,DP):
意義為每個聚合物平均有多少重複單體,因此算法為聚合物平均分子量除以單體的平均分子量。
聚合物的分子結構(Molecular Structures):
線性結構,鏈結之間有分子間作用力;分支結構,鏈結上偶有分支,若是這些分支能連上其他鏈結則為交叉鍵接結構。
另外還有可能是網狀結構(Network)。
分子形狀(Molecular Shape):
分子形狀,或是說構像(Conformation),指的是鍵結可能會因為碳原子旋轉而彎曲和扭曲。
和下面提到的構型不同,這邊的彎曲和扭曲不需要鍵結的斷裂,因為單鍵可以自由旋轉。
分子構型(Molecular Configurations):
分子的構型若要改變,就需要破壞鍵結,因為不同的構型之間不是單純旋轉後可得到。
如立體異構(Stereoisomerism),他們的樣子會是鏡像,左右對稱。
立構規整性(Tacticity):
立構規整性是指,鏈結中的異構性或是空間上R單元的布局。
分為等規立構物和間規立構物,等規(Isotactic)是指R單元都在同一邊,間規(syndiotactic)為R單元輪流出現在兩邊。
另外也有無規立構物,無規(atactic)即R單元隨機坐落。
順反異構(cis/trans Isomerism):
順式(cis-isoprene)指的是雙鍵兩端的R在同一邊,反式(trans-isoprene)指的是R在不同邊。(如圖)

共聚物(Copolymers):
複數種單體聚合在一起,有無規、交替、嵌段(block)、接枝(graft)這幾種。

結晶度(Crystallinity):
指的是聚合物中有序結構的比例,而有序結構即結晶。
結晶度很難達到100%,意即難以讓全部鏈結都變得對齊(aligned)。
一些物理性質會受到結晶度大小影響,例如硬度、密度、透明度、擴散程度。
熱處理一樣能造成結晶化,令結晶度上昇。
聚合物單晶:
在下方的電子顯微圖中,可見到多層的單晶聚乙烯(polyethylene)。
單晶只存在於緩慢且小心控制的成長速率下。

半結晶(Semicrystalline):
半結晶聚合物形成球晶結構,由摺疊鏈結的結晶和無定型(amorphous)區域交替組成,通常球晶結構在較快成長速率下形成。
下圖為光學顯微鏡下的情況,可看到許多球晶交疊在一起。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