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討論議題:
當金屬受到機械力作用時,可以用甚麼參數描述該力的大小以及形變的程度
在彈性型變和塑性型變之間有什麼分別?
要如何測量金屬的機械特徵?包含剛性(Stiffness)、力(Strength)、延展性(Ductility)、硬度(Hardness)
有什麼參數可以用來量化上述這些性質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應力的常規狀態(Common States of Stress):
簡單張力(Simple tension),例如繩子,兩端會受到一樣大反向的向外"力"。
張應力σ(Tensile stress)定義為張力除以截面積,這個截面積是指受到加載前的。
扭力(Torsion),例如傳動軸,兩端受到一樣大反向的"力矩"。
剪應力τ(shear stress)定義為扭力除以截面積,扭力為力矩除以半徑。
簡單壓縮力(Simple compression),和張力一樣是兩端受力,但是都是向內壓縮的力。
雙軸拉伸力(Bi-axial tension)、流體靜壓縮力(Hydrostatic compression)。

應力應變測試(Stress-Strain Testing):


工程的應力:
主要是前述提到的張應力σ和剪應力τ,相關的單位換算為MPa = 10^6 Pa = 106 N/m^2  or  lbf /in^2。

工程的應變:
張應變εz(Tensile strain),定義為長度變化量除以原長度,該長度變化方向與力平行。
橫向應變εx(Lateral strain),定義為長度變化輛除以原長度,該長度變化方向與力垂直。
剪應變γ(Shear strain),定義為水平變化量除以鉛直長度,也就是tan的意義,可以視為變化角度的tan值。
上述這些應變都是無因次量(dimensionless)。

有用的線性彈性關係(Useful Linear Elastic Relationships):
定義一個新的量E,表示彈性的模量(modulus),稱為楊氏模量,值為彈性時的正向應力除以正向應變。
與力平行或垂直的長度變化量可以寫成下圖所示,其中ν是蒲松比(Poisson's ratio):

變化量(撓度,Deflection)會受到材質、幾何、加載參數而有所影響。
由上圖可知,較大模量的材質,變型量會越小。

若是考慮扭力的情況,需要定義另一個模量G,稱為剪切模量(shear modulus)。
定義為剪應力除以剪應變,也就是應力-應變圖彈性區域的斜率。
變化角度的公式一樣可以由G描述,以下圖所示:


線性彈性特性:
彈性型變是非永恆而可回復的,通常小量型變都屬於此類,應力應變曲線會是線性函數。
該曲線斜率為彈性模量E(楊氏模量),也是虎克定律σ = E ε中的係數,單位一般使用帕斯卡,1 GPa = 10^9 Pa。

鍵結力的影響:
彈性模量和原子間的鍵結力相依,彈性模量與「原子間鍵結力-原子間距離 曲線」的斜率呈正比。

蒲松比(Poisson's ratio)
前面提過但是沒有解釋,這邊詳細說明定義。
蒲松比ν = -εz/εx,金屬的ν在0.33左右,陶瓷為0.25左右,聚合物則是0.4左右。
根據定義可知,蒲松比是無因次項。

其他彈性特性:
彈性剪模量G(Elastic Shear modulus):τ = G γ。
彈性體積模量K(Bulk modulus):P = -KΔV/Vo,P為壓力。
在各向同性的材質中,這幾個彈性常數有兩個關係式: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金屬的塑性型變:
塑性型變是永恆而不可復原的,所以會有塑性變型量(維持變形而不復原的量)的產生。

對於應力-應變圖來說也有類似的現象,多出塑性應變的量。


屈服強度(降伏強度,Yield Strength):
從彈性型變轉換成塑性型變的過程是漸進的,我們定義當塑性應變量=0.002時的應力為屈服強度σy。
陶瓷材料通常難以測量屈服強度,因為在那之前就會發生斷裂。

抗拉強度(Tensile Strength):
抗拉強度(TS)定義為應力-應變曲線中的最高點。
通常金屬在顯現出頸縮(necking)現象時即達到抗拉強度。

延展性(Ductility):
定義為發生斷裂時的塑性應變量。
延展性的規格(Specification)分為兩種:根據伸長量(elongation)變化或是截面積縮小量。


彈性(Resilience):
定義為彈性型變時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,反映了負載釋放時能量回復的能力。
彈性模量Ur為應力-應變曲線下的面積,若是近似線性曲線則可用三角型面積公式算。

韌性(Toughness):
材料的韌性可以有很多種描述法,在這個章節的定義是「發生斷裂前材料吸收的總能量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真實的應力與應變:
因為我們以前計算應力應變時沒有考慮截面積變化,全部用原始的截面積來計算,所以若以當下的新截面積計算則會有另一種值。
真實應變的公式為ln(li/lo),li為當下新的長度,lo為原長度。
當發生頸縮(necking)時有一個公式可以用以計算真實應力應變:


真實應力-應變圖的關係:
大部分的合金,在位於屈服強度到頸縮發生前的區間,有一個式子可以描述。
其中的n為應變硬化指數(strain-hardening exponent),由式子可知n越大代表越能抵抗塑性型變。


彈性應變回復:
在發生塑性型變後,再次加入負載,會有彈性應變回復的現象,此時的屈服強度會變得比原先大,如下圖所示:


硬度(Hardness):
定義為測量針對表面塑性型變(凹痕或是刮痕)的抵抗力。
高的硬度代表著,針對壓縮性的負載造成的型變有較高的抵抗力,耐磨性也更高。

硬度的測量:
有很多種硬度測量的試驗,這邊以洛氏硬度試驗(Rockwell Hardness)為例。
該硬度標尺由負載重量和壓入方式組成,例如63 HR15T,就是15kg的負載、1/16英寸的壓頭,63單位深度。
另個例子,布氏硬度試驗(Brinell Hardness)只有一種刻度,一般採用直徑10mm鋼壓頭。

材料性質的變化性(Variability):
每一次測量同一種材質的性質時,測出來的值都會不太一樣(分散,scatter),因此需要用統計學的方式處理。
一般用標準差來描述分散的程度有多大。

設計係數/安全係數(Design/Safety Factors):
因為設計的不確定性,一個限額必須被決定出來好以預防意外的失敗。
在結構的應用上,我們使用工作應力σw(working stress)以及安全係數N來描述。
根據應用需求,N通常介於1.2~4之間。

小貓貓2025了喔!
(點一下彌宙傳送到小貓貓2025大事記)

TOP

討論議題:
甚麼是擴散(Diffusion)
藉由哪些原子機制(atomic mechanisms)讓擴散發生?
材料加工中有哪些擴散的例子?
關於擴散的問題,我們有什麼公式可以使用?
溫度會如何影響擴散的速率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擴散:
定義為藉由原子運動產生的質量傳送
擴散的機制根據擴散物的狀態有差,氣體和固體是隨機運動(布朗運動),固體則是空缺(Vacancy)擴散以及插入(interstitial)擴散。
擴散的種類有相互擴散(Interdiffusion),原子在兩個材料之間擴散,以及自擴散,純金屬中的原子遷移。
原子在遷移時會傾向從高濃度區移動到低濃度區,最終會維持在一個特定的平衡。

擴散機制:
空缺擴散,原子和空缺互相交換位置,在不純的材料中發生。
此種擴散的速率受到空缺量和用來交換移動的能量影響。
插入擴散,尺寸足夠小能夠插入主原子之間的原子在鄰近縫隙中移動。
擴散速率通常會比空缺擴散還要快。

使用擴散的加工(Processing):
一個插入擴散的例子:表面硬化(Case Hardening)加工。
藉由擴散進入表面的碳原子,讓外表面選擇性地被硬化,碳原子存在的地方會變硬。
表面硬化後的材料,能夠增強耐磨性(wear resistance)。
同時殘餘抗壓應力(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es)也提升了金屬疲勞(fatigue failure)的抵抗力。
在半導體裝置中,在半導體中非常小濃度的擴散又稱為摻雜(Doping)

擴散的速率:
擴散是一個時間相依(time-dependent)的過程,所以能夠用包含t的式子來描述,我們用通量J來表示擴散速率。

其中截面積A一般視為固定,而M和t會變,所以也可以視為dM/dt,故t-M圖的斜率正比於擴散速率。

穩態(Steady-State)擴散:
當擴散進入穩態,此時的狀態是先前動態的結果,所以是用非時間相依的式子(Fick第一定律)來描述。

D為擴散係數,C為濃度,x為位置(位置變化又代表了擴散方向),所以可以知道這個式子是和位置有關的。
根據擴散機制那邊所講,插入擴散的擴散係數會比替代擴散大。

溫度對擴散的影響:
前面提過擴散係數D,實際上D會因為溫度和活化能的變化而改變。
根據下圖可知,活化能越小,或是溫度越大的時候,擴散係數會增加。
因為是e函數,所以可以取ln後畫成直線函數圖,斜率會和1/t呈正比。

若是將兩個不同溫度時的D相減,會得到一個不包含D0的式子,可以在兩溫度差異情況時使用。


非穩態擴散:
當擴散濃度的變化同時受到時間和位置影響時,會用另一個公式(Fick第二定律)來描述。

同時我們也可以用比較實用的這個形式,其中erf是error function

小貓貓2025了喔!
(點一下彌宙傳送到小貓貓2025大事記)

TOP

討論議題:
固體材料中有哪些種類的缺陷(defects)
溫度會如何影響空缺(vacancies)的數量?
兩種型態的固溶體(solid solutions)分別是甚麼?
三種型態的差排(dislocations)分別是什麼?
從顯微鏡檢查中可以找出什麼種類的資訊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凝固(Solidification):
熔融材料(molten material)的鑄造結果。
首先存在固相形式的核,結晶會從那些固相核開始生長,直到這些結晶的邊界彼此相撞,這些結晶成為晶粒(grains)。
這個流程會在全液態的熔融材料中啟動。
晶粒可以是等軸(equiaxed)或是柱狀(columnar)。
等軸晶粒指的是在各方向的尺寸差不多的晶粒,而柱狀晶粒會有一個主要的方向。
通常在快速的冷卻下,會比較傾向形成等軸晶粒;反之在緩慢冷卻的時候會傾向形成柱狀晶粒。

晶粒邊界(Grain Boundaries):
邊界指的是晶粒之間的空間,結晶學上的錯位(misalignment)必定會穿過晶粒邊界。
結晶邊界有著輕微的原子紊亂,擁有高度原子流動性,同時擁有高度化學反應性。

固體中的缺陷(Imperfections、defects):
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晶體,晶體的缺陷總是會顯現。
材質的許多性質對於缺陷的存在相當敏感,結晶的缺陷參考自原子尺寸的不規則。
根據維度的不同,缺陷可以分成點缺陷、線缺陷、面缺陷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點缺陷:
第一種叫做空缺(Vacancies),本來該存在原子的地方少了原子。
第二種叫做間隙缺陷(Interstitial),不該出現原子的地方多了原子,可能是和周遭相同種類或是其他種類的原子。

平衡濃度時的空缺計算:

根據公式可知,當材料固定的時候,要控制空缺的數量,就要調整溫度。

活化能(Activation Energy )的決定:
上式中的Qv可以經由實驗來找出,只要畫出兩邊取ln,就會產生直線的圖,從斜率取得相關資訊。

平衡狀態空缺濃度的計算:
在找到空缺濃度前,我們要先算出總晶格數,也就是總共的原子數量,所以算法就是Na*ρ/A。
其中Na是亞佛加厥常數,ρ是該材料的密度,A是該材料的原子量。
最後代入先前的公式即可。

金屬裡的雜質(Impurities):
有兩種雜質被添入的形式:替補(Substitutional)和插入(Interstitial)。
當雜質濃度夠高的時候,會形成新的一種相(Phase),不同的位置排列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構。
根據Hume-Rothery定律,在以下條件下有利替補型的固溶質生成。
首先原子半徑的差距要小於15%,然後電負度不能差很多,所以通常都是在週期表附近的元素。
晶體的構造和價電子(Valences)的數量必須要一致,才容易參雜。
原子半徑的差距要大於59%的時候容易產生間隙型固溶質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線缺陷:
線缺陷的專有名詞叫做差排(Dislocations),分為刃插排(Edge dislocation)和螺旋插排(Screw dislocation)兩種。
刃差排是指有額外半層的原子被插入結晶構造,伯格斯向量(測量晶格扭曲用)垂直於差排線。
螺旋差排是指一種因剪力產生形變,產生螺旋平面坡道的樣子,伯格斯向量平行於差排線。



伯格斯向量(Burger’s vector):
描述差排導致的原子面扭曲大小和方向。


差排(dislocation):
受到應力影響的時候產生移動,差排的移動會導致永久的形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面缺陷:
第一種形式是孿晶界(Twin boundaries),原子的位置會以介面當作鏡面對稱於兩側。
第二種形式是堆疊錯誤(Stacking faults),先前提及過結晶有分不同層,按照序列排好,如果排錯了就屬於此類。
第三種形式是之前提過的晶粒邊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顯微鏡檢查(Microscopic Examination):
晶粒的尺寸是一個重要的顯微特徵,每種材料的晶粒尺寸可以很不一樣。

光學顯微鏡(Optical Microscopy):
用拋光技術去除表面不必要的東西,例如刮痕。
根據晶粒的方向,刻蝕會改變反射率。
晶粒邊界會更容易受到刻蝕的影響,在刻蝕後,晶粒邊界在顯微鏡下會以黑線的樣貌顯現。
針對金屬相的領域,通常使用偏振光(Polarized light)來提升對比。
偏振光也會用來針對透明的樣本,例如聚合物。

電子顯微鏡(Electron Microscopy):
為了更高的解析度,使用更短波長的輻射,最後使用比較好運用的電子束。
波長最低可以到0.003nm,當然也可以實現原子等級的解析度,我們用磁透鏡(magnetic lenses)來集中電子束。

小貓貓2025了喔!
(點一下彌宙傳送到小貓貓2025大事記)

TOP

討論議題:
結晶固體和非結晶固體的原子佈局(atomic arrangement)有什麼不同?
金屬的結晶構造為何?
晶體構造有甚麼特徵?
晶體學的點線面是如何指定的?
什麼物質的原子結構特性會決定他的密度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能量與填充(Energy and Packing):
分為不稠密的隨機填充和稠密的有序填充。
有序填充的結構傾向接近最低能量的鍵結能,也就會更穩定。
也許是暗示隨機填充結構會有變得靠近有序填充的傾向。

材質和原子佈局(Materials and Atomic Arrangments):
分為結晶材質(Crystalline materials)和非結晶材質。
結晶材質的原子是有週期性的排列組合,金屬和大部分陶瓷屬於此類,少數聚合物也是結晶材質。
非結晶材質(又稱為Amorphous)通常是因為複雜的結構或是急速降溫(rapid cooling)而形成。

金屬的結晶結構:
原子布局屬於稠密的填充。
金屬原子之間的鍵結沒有方向性,會和最近其他原子傾向保持最近的距離以獲取最低鍵結能。
游離電子雲提供了高度的電磁屏蔽(shielding)。
金屬主要有三種立方晶體構造:簡單立方、體心立方、面心立方。

晶體相關名詞定義:
配位數(Coordination Number),每個原子有幾個最近相鄰原子。
原子堆疊因子(Atomic Packing Factor,APF),每單位立方體積內有多少體積的原子(假設是硬球體模型)。
cell,晶體的最小單位,立方晶型的話就是指單一立方。

簡單立方(Simple Cubic,SC):
立方體的八個頂點各自有一個原子,這種立方在三種立方中填充密度最低,所以很罕見。
緊密堆疊方向(Close-packed directions)為立方邊緣。
配位數為6,APF約為0.52。

體心立方(Body-Centered Cubic,BCC):
和簡單立方相比,八個原子中間多卡了一顆原子。
配位數為8,APF約為0.68。
APF計算過程重點:立方體的對角線為4倍原子半徑,4R = 根號3倍的立方邊長。

面心立方(Face-Centered Cubic,FCC):
和簡單立方相比,每個面中間多卡一顆原子。
所以每個立方內有8*1/8(八個角落各八分之一)+6*1/2(六個面各半)=4個原子。
配位數為12(我的記法是上中下各被四顆原子的圈圈包圍,4*3),APF約為0.74。
APF計算過程重點:立方面的對角線為4倍原子半徑,4R = 根號2倍的立方邊長。

面心立方的多層堆疊序列:


六方最密堆疊(Hexagonal Close-Packed,HCP):
和面心立方原理一樣,只是堆疊層A、C的方向變得相同而非相反,所以是ABAB...的堆疊序列。
所以配位數一樣是12,APF約為0.74。


理論的金屬密度ρ:
ρ = 一個cell內的原子質量/cell的體積 = (nA/Na)/V = nA/VNa
n是單位體積有多少原子,A是原子量,Na為亞佛加厥常數(6.022*10^23),V為cell體積。

不同材料的密度對照:
通常來說,金屬密度>陶瓷密度>聚合物密度。
金屬原子的填充緊密,而且原子量普遍也比較大。
陶瓷的填充也差不多緊密,但是元素通常比較輕。
聚合物則是填充不緊密,元素也都比較輕(ex:C、H、O)。

單晶(Single Crystals):
原子的晶體結構週期性佈局,不受到任何干擾。

多晶(polycrystalline):
大部分的工程材料都是由許多小單晶組成,又被稱為多晶。

晶體的方向性:
異向性、各向異性(Anisotropy),指的是物理化學性質在不同方向上會有所不同的特性。
在單晶中可以觀察到這樣的現象,例如從不同的角度切開來的剖面,原子的排列情況就會不一樣。
等向性、各向同性(Isotropy),指的是物理化學性質在不受方向影響的特性。

多態性(Polymorphism)和同素異形體(Allotropy):
意指同種材料有多種獨特的晶體結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晶體的點座標:
用於描述單位cell內點格位置,將點格位置除以cell的邊緣長度(a、b、c),最後再換算成整數。

晶體的方向:
和點座標類似,將兩點產生的向量除以cell的邊緣長度(a、b、c),最後再換算成整數。
在晶體學上等價的方向會組成方向家族,例如<100>=[100],[010],[001],[-100],[0-10],[00-1]。
常見的方向有100、110、111。

晶體原子的線密度(Linear Density of Atoms,LD):
定義是原子數量/方向向量長度。
同個晶體的不同方向,會有不同的線密度,這也呼應了先前說的同向異性。

晶體的面:
我們使用密勒指數來描述晶面,而密勒指數由下方方法計算。
找出晶面在cell座標軸上的截距,將截距取倒數並標準化,這樣就得到該晶面的密勒指數。
我們用()來包起來密勒指數,三個數字之間不要有逗號。
實際上密勒指數相當於該晶面的法向量。
同樣的,等價的晶面也會有面的家族,我們用{}來描述。
對於六方最密堆疊,我們有類似的方法描述,只是會變成有四個軸。

晶體原子的面密度(Planar Density of Atoms,PD):
定義是原子數量/晶面面積。
同個晶體的不同晶面,會有不同的面密度,面密度越大,面間距就越小
透過X光繞射實驗,我們可以檢測出面密度,也就能知道這個晶體的切面是哪個方向。
繞射實驗的公式(布拉格定律):d = nλ/2sinθ。
在實驗途中會有某個θ能夠顯示出繞射效果,將其θ代入上式即可。
算出來的d為晶格間距,若該切面為(hkl),則該立方cell的邊長a=d*(h^2+k^2+l^2)^0.5。
BCC的h+k+l必定是偶數,繞射出來的前六個面為110、200、211、220、310、222(同時是面間距由大到小)。
FCC的h、k、l必定三個都是奇數或是都是偶數,繞射出來的前六個面為111、200、220、311、222、400。

小貓貓2025了喔!
(點一下彌宙傳送到小貓貓2025大事記)

TOP

討論議題:
原子/分子的哪些特性促進原子間/分子間鍵結?
有哪些原子間/分子間鍵結的種類?
原子間/分子間鍵結會決定那些材料的性質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原子結構:
電子質量9.11*10^-31(kg),質子中子質量1.67*10^-27(kg)。
原子結構會決定原子的化學性、電性、熱性、光學性。

電子結構:
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,電子的位置是機率波的形式,其形狀、大小、方向受到量子數影響。

量子數(Quantum):
主量子數n(KLMN)、角量子數l(spdf,n-1)、磁量子數ml(-l~l)、自旋量子數(±1/2)
根據量子數可以找出電子在能階上的位置。

價電子(Valence electrons):
最外圈未填滿殼層的電子,若殼層填滿則穩定,價電子有能力建立鍵結,以至於影響原子的化學性質。

週期表:
電負度(Electronegativity)越小的會越靠近週期表左側,越大的靠近右側,電負度代表意義為獲得電子的能力強度
越左側的原子更傾向拋棄電子(將最外層丟光)滿足最外層殼層填滿的需求,反之右側原子傾向捕捉電子填滿殼層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離子鍵(Ionic Bonding):
發生在正離子和負離子之間,需要電子的轉移,通常電負度的差距要夠大,例如NaCl。
離子鍵的能量同時受到吸引力和斥力影響,處於最低的能量時會維持穩定。
陶瓷材料的主要鍵結就是離子鍵,例如MgO、CaF2、CaCl。

共價鍵(Covalent Bonding):
發生在相近電負度的原子之間,因為這樣才能穩定的共享電子。
通常發生在s軌域或p軌域的價電子之間,也就是說原子序越大就越難以產生共價鍵。
共價鍵產生的同時會產生(混成,hybridization)新型態的軌域(混成軌域,Hybrid orbital)。

金屬鍵(Metallic Bonding):
電子游離(delocalize),形成電子雲。

混和鍵結(Mixed Bonding):
不同鍵結有時候會同時存在共同影響,影響的比例可用下式計算。

其中X是指參與元素的電負度,可發現電負度越接近,結果越接近0(越傾向共價鍵)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熔點溫度(Melting Temperature):
鍵結的長度、能量會共同影響熔點的溫度。
若是鍵結能量越強,熔點溫度就會越高
在E-r圖中,穩定r的能量越負,代表鍵結能量越大。
鍵結能量又被稱為束縛能,象徵著打破該鍵結需要多少能量。

熱膨脹係數(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):
膨脹係數的定義為下圖所示:

越小的束縛能,代表物體越容易膨脹變形,膨脹係數也就越大
若是鍵結長度拉長,會導致E-r曲線的不對稱,進而導致束縛能下降,提高膨脹係數。
反過來說,束縛能越大,E-r曲線就越對稱。

材料性質與鍵結類別的對照:
陶瓷材料主要以離子鍵和共價鍵為主,因為鍵結能量高,熔點高,熱膨脹係數小。
金屬材料主要是金屬鍵,鍵結能量適中,性質也是平均值。
聚合物材料雖也有共價鍵,但是有部分依靠分子間的作用力,這種力的能量相對來說很小,所以導致熔點低,膨脹係數大。

小貓貓2025了喔!
(點一下彌宙傳送到小貓貓2025大事記)

TOP

返回列表